![]() |
職業學生就業質量比就業率更受關注 |
發布時間:2011-03-25 12:35:13 |
葛道凱:去年我們專門就職教學生就業搞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就業率達到96%。我們曾開過一次務虛會,這次務虛會對當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階段有一個宏觀的判斷。其中關于就業的判斷是:多年以來,社會各界包括媒體關注的職業教育就業問題已經不再是職業學校的首要問題。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率問題已經被提高就業質量的問題所取代。下一步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使我們的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就業質量。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們委托相關專家開展了就業質量的調查和研究,今年適當的時候我們會推出關于就業質量的相關調查數據和報告。這是一個基本形勢的判斷,職業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就業問題,已經從關注就業率上升成為關注就業質量。 《職業教育法》在加緊修訂中 教育部一直在加緊修訂《職業教育法》,目前《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今年的重點制度建設有七項內容是不是跟《職業教育法》修訂有關?這些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葛道凱:2010年《職業教育法》修訂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目前的情況是,教育部已經形成了送審稿,準備提交教育部黨組研究。下一步的程序是教育部黨組通過以后,提交國務院法制辦,由國務院法制辦修改以后提交全國人大,進行調研修改,最后提交全國人大進行表決。中職學校生均經費、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頂崗實習、加強行業指導、農村職教和成人教育示范縣評估標準、中職德育大綱、成人教育培訓服務國家標準等七項內容肯定都是和職教法相關的內容,這七項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相關內容的落實,當然和新的職教法也有著密切聯系。 東、西部合作破解招生難 中職教育的招生難一直是個問題,目前職教生源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 張昭文:招生難的事情,我們呼吁了很多年,應該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情況。東部城市招生難的情況更突出一點,相對來講西部農村地區高中階段還沒有普及,中職招生從生源上來講不是很困難,當然西部辦學條件比較差,吸引力比較弱,可能主要的問題是辦學吸引力的問題,F在在東部,一方面強調要面向本地的初中畢業生和未升學的高中畢業生招生,另外要面向周邊的省區,面向村、面向西部招生。還有就是要面向已經在職的城鄉勞動者。北京招了1萬人,上海招了6000名進城農民工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同時我們也要求東部城市面向進城農民工隨讀的子女招生,因為現在進城農民工隨讀子女在東部城市數量不少。從東部來講,我們希望從這些方面擴大招生面。 作為西部來講,生源比較富余,但是辦學資源不足,所以我們希望西部的地方面向中東部把自己的生源送出去,和好的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這兩年,云南、貴州、寧夏、青海等地都有大批西部學生送到東部去,比較好地解決了東部生源不足、西部生源比較多的矛盾。 葛道凱:我舉個例子,大家知道世界上500強企業這幾年到重慶投資,我們最早的設想是這些500強企業都是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他們投資以后肯定對我們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個大的拉動。從去年開始,這些投資的企業開始陸續投產,實際上這些大企業在勞動力需求中90%以上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水平的勞動力。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大量是中等及中等以下,但是老百姓的期望值更多是放在更高的層面。所謂“招生難”本質上是認識的錯位,當然認識的錯位需要社會發展階段的調整。 中國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發展機遇 打工子弟能不能在異地接受中職教育?所謂劉易斯拐點,就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罢泄るy”出現后,會不會影響中職招生? 張昭文:城市職業學校招收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問題,這兩年在一些城市已經有了一些明確的規定,比如上海規定隨遷子女具備一定條件后,就可以在上海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北京、安徽等一些地方在這方面也已經開始做了,F在北京市高中階段,中職和普通高中做到了大體相當而且略微超過普通高中,這里面很重要的生源就是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初中畢業生,也包括進城農民工,包括外地生源。 葛道凱:我的判斷是,如果中國到了劉易斯拐點,中國的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 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勞動力短缺,一方面為了招到人,企業一定會漲工資,漲了工資以后,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要創造更多的價值,也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需要具備創造更多價值的能力,這個價值來自哪里?必須來自教育,來自什么教育?最直接的就是來自職業教育。所以,如果中國進入劉易斯拐點,我自己體會是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我相信我們各級政府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發展本地的職業教育,我們的企業、我們的行業也會更加關注職業教育。( 教育部召開“兩會”前的第四場新聞通氣會。通氣會上,針對記者的提問,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副巡視員張昭文介紹了有關情況。 中職學生就業質量取代就業率成為首要問題 最近大家在探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時候,一般會以職業教育為借鑒,因為職業教育就業方面一直做得比較好,F在職業教育就業實際情況如何? 葛道凱:去年我們專門就職教學生就業搞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就業率達到96%。我們曾開過一次務虛會,這次務虛會對當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階段有一個宏觀的判斷。其中關于就業的判斷是:多年以來,社會各界包括媒體關注的職業教育就業問題已經不再是職業學校的首要問題。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率問題已經被提高就業質量的問題所取代。下一步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使我們的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就業質量。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們委托相關專家開展了就業質量的調查和研究,今年適當的時候我們會推出關于就業質量的相關調查數據和報告。這是一個基本形勢的判斷,職業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就業問題,已經從關注就業率上升成為關注就業質量。 《職業教育法》在加緊修訂中 教育部一直在加緊修訂《職業教育法》,目前《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今年的重點制度建設有七項內容是不是跟《職業教育法》修訂有關?這些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葛道凱:2010年《職業教育法》修訂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目前的情況是,教育部已經形成了送審稿,準備提交教育部黨組研究。下一步的程序是教育部黨組通過以后,提交國務院法制辦,由國務院法制辦修改以后提交全國人大,進行調研修改,最后提交全國人大進行表決。中職學校生均經費、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頂崗實習、加強行業指導、農村職教和成人教育示范縣評估標準、中職德育大綱、成人教育培訓服務國家標準等七項內容肯定都是和職教法相關的內容,這七項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相關內容的落實,當然和新的職教法也有著密切聯系。 東、西部合作破解招生難 中職教育的招生難一直是個問題,目前職教生源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 張昭文:招生難的事情,我們呼吁了很多年,應該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情況。東部城市招生難的情況更突出一點,相對來講西部農村地區高中階段還沒有普及,中職招生從生源上來講不是很困難,當然西部辦學條件比較差,吸引力比較弱,可能主要的問題是辦學吸引力的問題,F在在東部,一方面強調要面向本地的初中畢業生和未升學的高中畢業生招生,另外要面向周邊的省區,面向村、面向西部招生。還有就是要面向已經在職的城鄉勞動者。北京招了1萬人,上海招了6000名進城農民工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同時我們也要求東部城市面向進城農民工隨讀的子女招生,因為現在進城農民工隨讀子女在東部城市數量不少。從東部來講,我們希望從這些方面擴大招生面。 作為西部來講,生源比較富余,但是辦學資源不足,所以我們希望西部的地方面向中東部把自己的生源送出去,和好的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這兩年,云南、貴州、寧夏、青海等地都有大批西部學生送到東部去,比較好地解決了東部生源不足、西部生源比較多的矛盾。 葛道凱:我舉個例子,大家知道世界上500強企業這幾年到重慶投資,我們最早的設想是這些500強企業都是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他們投資以后肯定對我們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個大的拉動。從去年開始,這些投資的企業開始陸續投產,實際上這些大企業在勞動力需求中90%以上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水平的勞動力。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大量是中等及中等以下,但是老百姓的期望值更多是放在更高的層面。所謂“招生難”本質上是認識的錯位,當然認識的錯位需要社會發展階段的調整。 中國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發展機遇 打工子弟能不能在異地接受中職教育?所謂劉易斯拐點,就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罢泄るy”出現后,會不會影響中職招生? 張昭文:城市職業學校招收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問題,這兩年在一些城市已經有了一些明確的規定,比如上海規定隨遷子女具備一定條件后,就可以在上海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北京、安徽等一些地方在這方面也已經開始做了,F在北京市高中階段,中職和普通高中做到了大體相當而且略微超過普通高中,這里面很重要的生源就是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初中畢業生,也包括進城農民工,包括外地生源。 葛道凱:我的判斷是,如果中國到了劉易斯拐點,中國的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 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勞動力短缺,一方面為了招到人,企業一定會漲工資,漲了工資以后,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要創造更多的價值,也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需要具備創造更多價值的能力,這個價值來自哪里?必須來自教育,來自什么教育?最直接的就是來自職業教育。所以,如果中國進入劉易斯拐點,我自己體會是職業教育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我相信我們各級政府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發展本地的職業教育,我們的企業、我們的行業也會更加關注職業教育。 |
|
|